水渠来水了啊……

碧波汹涌,折起白色浪花,滋养着下游无数的村镇。

接下来几天又是农村里最忙碌的时候了。

王兴汉看放水,都能看很长的时间。

收回目光时,问大哥,“庙祝怎么说?”

王耀祖说,“老庙祝说他会全力配合你打好脱贫攻坚战的。”

我信你个鬼……王兴汉心里吐槽,瞅了大哥一眼,大哥可不像他笑起来那么憨。

或者说,王家最憨的是老书记。

其实这些年以从农村真正走出去的,也就两条路。

考试考出去,当兵去部队留十二年。

这就是摆脱农民身份的最好办法。

至于你说去打工,那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不算真正地走出去吧!

至于出去做生意发家致富改变阶层的,更是少之又少。

说到王耀祖当兵这件事情上,他七八年年底入伍,即刻奔赴前线。

为什么这么巧?

这跟老书记的战略眼光有着很大关系。

天天听广播,还跟以前的老战友通信。

心中一盘算,必然是要开打的。

马上让大儿放下农具换上戎装,保家卫国。

老书记还在村子时吆喝了一圈,“建功立业就在今天,想去的,能去的,都去……”

结果,也就只有王耀祖去了。

王兴汉哭着也要去,结果被大哥捶了一顿。

王耀祖年纪十八,兵龄十五年。

他从三岁起接受的就是老书记以前在部队上的那套教育。

人家上战场,都想着回不来。

王耀祖压根就没想过死。

进入轮战期。

无数的战友削尖了脑袋捞资本的时候,他二话没说,脱下军装回老家。

等到王兴汉大一点了,王耀祖才跟王兴汉说,“在任何一个地方混,都是有圈子的。”

恰恰那几年,正是部队里最乌烟瘴气的时候。

王耀祖保卫了想保卫的家国,冲锋陷阵眼睛都不眨一下,脱下军装回地方走得毫不犹豫,颇有些深藏功与名的味道。

就连老书记都觉得老大可惜了。

只有王兴汉后来才明白,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挣扎,到头来,付出与收获必是不成正比的。

当时的王耀祖算不明白这笔糊涂账,那就老老实实地守着爹妈,守着弟弟……

永远不亏。

这样的王耀祖又怎么可能憨呢?

王兴汉走神的时候,大哥从桑树上摘了几片桑叶,去堰塘里洗洗,再把乌黑的桑葚摘下来放桑叶上给弟弟过嘴瘾。

王兴汉瞅瞅周围正在土里忙活的乡里乡亲们。

“大哥,人家的桑树,他们不会闹?”

真怕王耀祖来一句,“吃你两个烂西瓜怎么啦?”

还好王耀祖只是像看傻子一样地看着王兴汉,“这是我们家的桑树!”

这特么就尴尬了。

王耀祖对老二很了解的。

以前没去省城前,还不等桑葚变紫,趁着它嫩红的时候,就吃得满嘴流水。

现在居然不认得自家的桑树了?

“刚才在走神,没注意!”王兴汉随口糊弄了一句。

王耀祖也不多想,提醒道:“桑泡儿要洗一下,上面有农药。”

王兴汉点头答应。

回了家。

大哥就该把簸箕拿出来洗洗了。

还有蚕网什么的,趁着今天有时间都给洗出来。

王兴汉记得家里通常养两季蚕,春蚕和夏蚕。

一张纸的养得好的话,差不多能有二百多块的收入。

两季就是五百来块。

这收入在本地来讲其实也挺可观的。

家家户户都有桑树。

老书记家的桑树的桑叶长得最好。

正月里,别人都在忙着过节,老书记已经开始忙着搞架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老书记这个地方是说得过去的。

大哥要把簸箕抱到堰塘边去洗。

王兴汉拿着扁担,似模似样地把桶上的麻绳缠绕在扁担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