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有谁?是大小姐素兰啊!今天是她和西山徐家订亲,那徐公子,年少却聪明好学,文采乡里出众,王翰林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喂!你们拿了蜜糕快走,今天是大喜日子,看让夫人埋怨。”

先生其时的脑袋早就大了:这根本不是先生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似乎又是他无法改变的结果。

张灵其时还想跟仆人争辩几句,先生早怅然地拉了他的胳膊,扬长而去。先生知道,他必须得饮下这杯意外飞来的“相思苦酒”了。

若干年后,先生又回到西山拜访回乡省亲的王鏊,其时他已被提拔为吏部右侍郎。先生在王侍郎家中,再未见到过素兰小姐,问那些僮仆,都说已经嫁到京师了。先生心里奇怪,却又不好再问,一身惆怅,从此把这段感情当做旧事。

但是,从他这些日子讲给我的故事所饱含的感情,他又何曾完全地当做往事?这段意外之情,应是完全刻画在他心里了吧?

在见到先生之前,我曾稍稍留意,先了解过关于王鏊的一些资料。历史上,王鏊的确是明朝非常出名的人物,他不但引领明中期文体写作一代风骚,而且为官清正,且在明武宗时入阁,成为当时重臣,后更加封少傅兼太子少傅,武英殿大学士,同时兼任户部尚书。其时太监刘瑾专权,王鏊坚持正义,多处与刘瑾掣肘,保护和挽救了不少重臣,直到刘瑾权倾朝野,王鏊自感无力应对,方激流勇退,辞官回乡。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谈谈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关于王鏊女儿与唐先生的这段公案。

当年王鏊回家守制时赋闲在家,与沈周先生交游甚厚,也的确对他带来的小伯虎有所关注。但是,先生的才华,似乎可以令王翰林关注,却并未把他当成乘龙快婿的人选。这其中有二,第一,他认识先生时,先生年龄尚小。第二,先生虽有才华,但行为举止并不符合他的意图。在此,我宁愿相信第二条,即他认为,先生并不符合他王鏊家乘龙快婿的标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